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病程较长、发展缓慢、早期生存率高,而被称为“懒癌”“幸福癌”“最温柔的癌”。
然而,近年来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迅猛攀升。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年新发病例达46.61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
图源:视觉中国
甲状腺癌的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目前已成为离年轻人最近的癌症。有数据显示,在15到29岁的年轻人中,甲状腺癌新增病例数位居所有癌症之首。
值得警惕的是,甲状腺癌并非全都是“懒癌”,某些类型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甲状腺癌,可能危及生命。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田文教授表示:“‘懒癌’一词其实不够科学。甲状腺癌中有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滤泡癌,预后一般较好,但也存在高度恶性的类型,如髓样癌、未分化癌、低分化癌,这些类型的甲状腺癌有可能发生早期淋巴结或肺脏、骨骼转移,虽然占比低,但其恶性度相当高。”
不能全凭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或生长速度来判断其类型和恶性程度。超声等检查对微小淋巴结的转移检出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术前穿刺或术后的病理结果才能确诊。“所有甲状腺癌均需规范诊疗、早期干预,切勿因‘懒癌’标签延误诊疗。”田文教授提醒。
尽管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良好,但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仍有一定的复发转移比例。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92.9%,但仍低于美国的98%至99%,而且术后10年的复发率可达20%,高危人群甚至超过30%。
不少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会逐渐疏于管理,容易导致癌细胞转移或复发风险上升。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例,其复发风险可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其中,高危患者更需密切检查。除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外,部分患者还需进行碘131治疗,从而将复发风险从高危降至低危。
部分在手术后被评估为低危的患者,在后续的复查随访中也可能出现转移。因此,动态评估与规范化的随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术后前半年应密集复查,随后可逐渐延长为3个月、半年甚至每年一查,但始终要结合病理分层和个体情况来动态评估。
为了打破公众的认知偏差,推动甲状腺癌的科学防治,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及疝科普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团队共同倡议设立“甲状腺癌防治日”。
作为“甲状腺癌防治日”的发起人,田文教授建议,甲状腺癌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过量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但需正常食用含碘盐及鸡蛋、鱼、虾、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日常饮食应注重均衡。此外,保持心情愉悦、作息规律和适度运动,对降低复发风险也同样重要。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